深秋的北京,寒意渐浓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,雪亮的剑道之上,十余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青少年手持花剑,或凝神静气寻找时机,或迅捷如风般突刺交锋,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、脚步移动的摩擦声、以及偶尔迸发的喝彩声,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乐章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、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位小剑客的动作,不时走上前去轻声指导,亲手调整他们的持剑姿势,她,乐虎国际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。
“看,那个穿红色防护背心的小男孩,三个月前第一次来的时候,连剑都拿不稳,现在已经是队里进步最快的小学员之一了。”训练间隙,王钰指着场上一个灵活的身影,眼中满是欣慰,“更重要的是,我每次都能看到他面罩后面那双笑得弯弯的眼睛,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,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。”
后疫情时代的回归:重建信心与连接

过去几年,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青少年体育培训造成了不小冲击,击剑作为一项需要面对面、近距离对抗的室内运动,受到的挑战尤为显著,训练时断时续、比赛大量取消或延期,不仅打乱了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节奏,更对孩子们持续参与的热情造成了影响。
“那段时间,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的‘掉队’。”王钰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回忆的凝重,“击剑训练讲究连贯性,长时间的间隔会导致体能下降、手感生疏、战术思维中断,更深层的是,孩子们离开了熟悉的剑道和伙伴,那种集体归属感和运动带来的即时快乐消失了,这对他们的心理是很大的考验。”
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,如何让孩子们重新穿上击剑服,安全、快乐地回到剑道,成为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,他们意识到,简单的“召回”远远不够,必须有一套科学、贴心且能重新点燃兴趣的方案。
“我们协会联合了全市主要的击剑俱乐部,首先把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。”王钰介绍,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场馆消杀、人员管理、训练分组方案,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,他们强调回归初期的“软着陆”,“我们不鼓励一上来就进行高强度的对抗和体能训练,那会吓跑孩子,也容易受伤。”
协会倡导教练们在恢复训练初期,更多地安排基础技术复习、步伐练习、趣味性的体能游戏以及战术理论讲解,帮助孩子们逐步找回身体记忆和剑感。“重点是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,让他们觉得‘回来真好’。”王钰说。

理念革新:从“夺标”到“育人”,享受过程本身
在王钰看来,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,绝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的“唯成绩论”,她旗帜鲜明地提出:“我们的核心目标,不是一定要培养出多少个冠军,而是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击剑、爱上击剑,并在这项运动中收获受益终身的品质。”
她观察到,过去有些家长和教练过于看重比赛名次,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,反而扼杀了他们对运动本身的兴趣。“当击剑只剩下输赢,它就变成了一种负担,尤其是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后,我们更应该反思,体育对于青少年的根本意义是什么?”
答案,就在于“享受”二字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兼具力量、速度、技巧与智慧,孩子们在训练和比赛中,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进攻和防守。”王钰娓娓道来,“他们需要学会在电光火石间观察判断,需要制定策略并果断执行,需要面对得分时的喜悦和失分后的挫折,需要尊重对手、尊重裁判,这个过程,是对专注力、应变能力、抗压能力和礼仪风范的全面锻造。”
她希望,无论是协会、俱乐部、教练还是家长,都能共同努力,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健康、积极的击剑氛围。“当孩子因为一个漂亮的刺击而欢呼,因为破解了对手的战术而得意,因为和队友的默契配合而击掌,哪怕最后输了比赛但拼尽了全力……这些瞬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,远比一枚奖牌更加珍贵和持久。”
创新实践:丰富形式,降低门槛,扩大参与
为了将“享受击剑”的理念落到实处,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等人的推动下,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。
他们大力支持和组织多样化的青少年击剑活动,除了常规的训练和市级锦标赛,还积极举办击剑夏令营、冬令营、俱乐部联赛、趣味挑战赛等。“特别是趣味赛,我们设置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规则的项目,比如团队接力击剑、指定动作得分赛等,大大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参与度,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。”王钰介绍,这些活动有效缓解了纯竞技带来的紧张感,让更多水平不一的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。
协会致力于推动击剑运动走进校园,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击剑选修课、社团活动,并培训体育教师掌握基础击剑教学能力。“校园是普及击剑文化的最佳土壤,通过体育课和社团活动,可以让更多没有机会接触专业俱乐部的孩子,也能体验到击剑的魅力。”王钰认为,这是扩大击剑人口基数、发现潜在苗子的重要途径,其首要目的依然是培养兴趣。
协会还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,制作和传播击剑科普视频、优秀运动员故事、赛事精彩集锦等,拉近这项被誉为“贵族运动”的项目与公众的距离,消除神秘感,展现其动感、时尚、富于内涵的一面。
未来的期许:让剑道成为陪伴成长的良师益友
谈及未来,王钰的目光坚定而充满期待,她表示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完善青少年击剑培训体系,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,提升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,会持续优化赛事体系,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,让有志于走向专业道路的孩子有清晰的上升通道,也让以兴趣为主的孩子能持续享受击剑的乐趣。
“我理想中的状态是,每一个选择击剑的孩子,都能在剑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自信,也许他未来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,但通过击剑培养出的沉着、坚韧、尊重与思考能力,将深深烙印在他的性格中,伴随他面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。”王钰动情地说,“看到孩子们卸下面罩时通红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听到他们兴奋地分享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新招式,或者是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稳住心态追平了比分……这些时刻,都让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”
窗外华灯初上,训练馆内的课程已近尾声,小剑客们排成一列,向教练、向对手、向剑道行礼致意,尽管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头发,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明亮而清澈,充满了运动后的酣畅与满足,王钰站在场边,微笑着注视这一切,在她看来,这条长长的剑道,不仅是一方竞技的赛场,更是一个个年轻生命舒展活力、磨砺意志、收获友谊与快乐的成长舞台,而她,愿永远做那个默默的守护者和引路人,点亮他们重返剑道、享受击剑的每一份热爱。
    			
    		
    		
评论列表